11月26日下午,《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深度报道部主任赵治国受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热的社会,湿的未来——新媒体时代媒体人的坚守与转型”的学术讲座。
赵治国老师的讲说分为三部分:一、孤独的狂欢,互联网时代的行动逻辑。赵老师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青岛大虾事件”谈起对互联网时代的认识。他讲解到,热的社会指高度参与、自由化、强调个性与创新的社会;湿的未来指互联网进化带来的人人时代的人性化生命空间。二、新闻的骚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攻防战。赵老师以不同的角度和视点向在座的学子阐述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WEB 1.0模仿时代到WEB 2.0互动传播时代的转变。在谈及当下融合媒体的特性时,他指出在座的学子作新时代的媒体接班人更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分享前沿的观点,培养新闻敏感度。三、光荣与梦想:媒体人的坚守与转型。赵老师以案例分析的视角重点强调到:新媒体的核心逻辑即自由与分享,做新闻,内容为王永远不过时,优质的原创依然是稀缺资源,阅读价值的回归胜过碎片化的炒作,不管什么样载体和形式的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内容的专业化生产。在历时一个半小时的学术讲说中,赵老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讲述结束后,赵老师还与在座的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互动,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媒体融合时代,作为新闻专业的在校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内在修养和外在修养?”等问题,赵老师鞭辟入里的分析了当下的媒体环境,解答了同学们疑惑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最后,赵老师引用江艺平的话与大家共勉:犯不着把传媒理想化,但不能放弃新闻理想。不要拒绝日常的琐碎,但不能因琐碎而自甘平庸。同时记住,环境可以改变人,环境亦会因人而变。因此,行动比“差”又重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比独自一人摸索重要,坚持水滴石穿的努力比轰轰烈烈的一时痛快重要。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当下的新媒体环境,更深入的认识到了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人应该具备的素养,为以后的就业指明了方向。时代在变迁,媒体在转型。无论如何转型,媒体骨子里血脉相承的“理想情结”,还会继续以新的方式传承、延续。